輸送機故障診斷與排除流程及方法
一、診斷流程
1. 故障現象觀察
記錄異常現象(異響、振動、停轉等),確認故障發生時段及伴隨條件(負載量、溫濕度)。
2. 系統分模塊檢測
(1)動力系統:檢查電機溫升(紅外測溫)、電壓波動(±5%內正常)、減速箱油位及油質
(2)傳動部件:皮帶/鏈條張力(彈簧秤測量)、滾筒/托輥徑向跳動(百分表檢測≤0.5mm)
(3)支撐結構:機架水平度(激光水平儀檢測≤1mm/m)、連接螺栓預緊力(扭矩扳手校驗)
(4)控制系統:PLC輸入輸出信號(萬用表檢測)、傳感器響應時間(示波器分析)
二、典型故障處理方案
1. 皮帶跑偏(占比42%故障)
調整流程:
①停機后標記跑向
②調節張緊裝置(單側調節量≤3mm/次)
③檢查滾筒安裝平行度(對角線偏差<2‰)
④安裝自調心托輥組(角度可調±5°)
2. 異常振動(2000rpm以上需特別關注)
處理步驟:
? 動平衡校正(殘余不平衡量<G6.3級)
? 更換磨損軸承(振動值>4.5mm/s需更換)
? 加固機架(固有頻率避開工作頻率±20%)
三、智能診斷技術應用
1. 安裝在線監測系統:
? 振動傳感器(采樣頻率≥5kHz)
? 紅外熱成像儀(溫差報警閾值±15℃)
? 智能診斷平臺(基于BP神經網絡診斷準確率>92%)
四、預防性維護制度
1. 制定三級保養體系:
日常點檢(8項/班)
周檢(23項檢測點)
季度大保養(包含齒輪箱換油、結構件探傷)
2. 關鍵部件壽命管理:
建立軸承(L10壽命計算)、皮帶(累計運行公里數)等更換預警機制
通過系統化診斷流程與智能化手段結合,可降低故障停機時間35%以上,提升設備綜合效率(OEE)至85%+。建議企業配置手持式振動分析儀(如Fluke 810)及熱像儀(如Testo 885),組建點檢團隊實施預防性維護。